黑鹰山供电所职工在额济纳旗广袤无垠的沙漠进行巡线。云翱翔 摄
蔚蓝的天空下,国防兵和电网员工亲如一家。高玉江 摄
往返于达来呼布镇和黑鹰山镇之间的“生活列车”是值班员的生活包管。伊坤 摄
“元老”苏依勒图(右)三进三出黑鹰山,把名贵的精神财产留给了年轻人。伊坤 摄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是已往人们对黑鹰山地区自然情况的描述,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卑劣、交通未便的山区,有一座建立16年的供电所——内蒙古必威betway阿拉善供电公司黑鹰山供电所。2008年至今,先后有39名员工在这里接续斗争。16年来,黑鹰山供电所把“忠诚、团结、贡献、坚毅”的精神融入黑鹰山大地。该供电所现有员工8名,平均年龄31岁,担负着黑鹰山地区3.3万平方公里内1001.84公里输配电线路运维以及周边军、企、民、警约105户900余人的电力效劳事情,被外地用户誉为“国防事业的包管线、边疆牧民的幸福线”。
2022年12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云宣布的方法,向全社会宣传该供电所先进事迹,授予他们“北疆楷模”荣誉称呼,并在全区广泛开展向他们学习的宣传运动,引导和激励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宽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不绝发挥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事,在斗争中创立精彩人生,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结果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孝敬力量。
饮尽风沙送电北疆
2007年,为彻底解决黑鹰山地区用柴油机发电的困境,额济纳旗政府、内蒙古必威betway决定配合出资在这里建设一座110千伏电压品级的变电站,建成后黑鹰山地区将彻底结束依靠柴油机发电的历史,全面拉动地方经济生长。当年8月1日,黑鹰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第一代电力人背着行李、带着锅碗瓢盆、坐着施工车辆进入黑鹰山地区。
退伍军人苏依勒图是建站时的卖力人,也是其时的技术员,作为配网工程的行家里手,他主动请缨加入到工程建设一线,带着21名施工人员和3台施工车辆在运动板房里住了3个月,手把手教授技术要领,挨家挨户勘测现场、询问客户需求,确保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那段时间,他们受尽了风沙、饮尽了苦水,他们是靠“车”用饭,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从260公里外的达来呼布镇运过来,每人每天的吃喝需要精打细算、按量供应,以确保在下趟“生活列车”到来前不绝粮。短短1个月,他的头发就白了泰半,37岁的面庞上是遮不住的皱纹和疲惫,尽管如此,他和工友们也历来没想过放弃。
2008年3月13日,变电站建成投运,黑鹰山地区亮起了第一盏“长明灯”。送电的那个晚上,苏依勒图通宵未眠,他望着站内的明亮灯光默默流泪:“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要把电送到天边,送到用户心里!”今后,他又两次进入黑鹰山变电站,把青春留在了黑鹰山,实现了把灼烁送到天边的允许。
严新春也是当年建站的“元老”之一,作为变电运维技术大拿,他在电站建成后担当站长,领导其他3名值班员值守电站。由于没有净化水设备,站内人员只能从四周的铁矿厂拉来没有经过过滤的原水,倒进水窖里稍加沉淀就拿来洗菜、做饭、饮用。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带给严新春不可磨灭的精神财产,他带着为民效劳、点亮天边的初心,始终奋战在电力一线。
守护灼烁亲如一家
算井子、马鬃山地区地处中蒙疆域,那里山地连绵、门路条件差,气候严寒、风沙频繁。在2016年以前,外地的牧民、企业、边防哨所只能靠煤油灯、蜡烛、景物互补发电照明,严重影响外地经济社会生长。为了切实解决算井子、马鬃山地区的生爆发活用电难题,黑鹰山供电所(2015年5月,由于事情需要,在外地建立了黑鹰山供电所,站所合一)决定通过架设线路、栽埋电杆的方法为那里通上网电。
从一棵树到算井子是100公里无人区,沿线无路、水、电、人,施工困难水平不言而喻。经过几十次现场勘查和丈量后,黑鹰山供电所制定了从一棵树35千伏变电站到算井子疆域派出所架设配电线路的施工计划。2016年下半年,工程正式开工,施工人员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就把配电线路全部架设完毕,并装置电杆1486根。长达90.7公里的10千伏配电线路从一棵树35千伏变电站出发,在派出所门口停了下来。2016年11月30日11时30分,随着“开始合闸送电”的指令,算井子疆域派出所的灯亮了。至此,派出所结束了45年无网电的历史,正式迈入“网电时代”。派出所引进了先进视频电话集会设备,干警们用上了电脑和电视,各人再也不必看老天的脸色用电。
9年时间里,黑鹰山供电所共架设10千伏配电线路290公里、电杆4447基,装置总容量为2080千伏安的变压器10台,完成了某边防旅边防一连和二连、算井子、马鬃山地区通电工程,实现了黑鹰山境内边防连队网电全笼罩,将电网建成“拥军网”,将灼烁送到每座军营,筑起了军民并肩团结建设的巍峨丰碑。
2020年,黑鹰山供电所在对连队的日常效劳中了解到,煤锅炉费时辛苦,采暖效能低,需要升级为电锅炉,变压器增容革新迫在眉睫。供电所马上进行现场勘查,连夜拟定施工计划,举全所之力开展事情。同年6月,一台容量为650千伏安的变压器落户连队,清洁绿色的电能如一股暖流注入军营。以往,从搓煤﹑铲煤到锅炉启动需要两个小时,现在只需要一个开关军营就热起来了。国防兵守护边疆,电网员工守护灼烁,蔚蓝的天空下,他们亲如一家。
情暖疆域点亮心灯
2020年6月18日,牧民安琴把一面写有“心系牧民办实事,优质效劳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送到了黑鹰山供电所所长苏日嘎拉图手中,谢谢供电所为她解决了通电难题。由于地处偏远,安琴一家多年来只能依靠小型柴油发电机和景物互补满足日常生活用电需要,没有三相电,生产和养殖规模迟迟无法扩大,通上网电成为她多年来的最大心愿。了解到安琴的生活现状后,黑鹰山供电所立即进行了现场勘查,最终从黑鹰山110千伏变电站354鹰高Ⅰ线设立1条分支线路,装置1台变压器,供安琴家使用。通电后,安琴购置了大宗牲畜生长养殖业,还购置了许多家用电器,她兴奋地说:“有电就极大地便当了生活,这下无论干什么工业都有信心了!”
牧民哈斯础鲁和他的妻子在黑鹰山地区生活了几十年,从最初的几只羊羔、两峰骆驼生长到今天的畜牧业大户,日子越过越红火。2016年底,黑鹰山供电所给算井子疆域派出所通网电的时候,也把电线接进了哈斯础鲁家,自此,伉俪俩的生活爆发了巨大变革。他们盖起了漂亮的砖瓦房,内部摆设简单整洁却不缺乏现代化元素,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俨然现代化“潮家”。
“守边戍疆也是个重要任务。”哈斯础鲁说,“尽管没人给我安排这个任务,可是住在疆域就得负起责任。”每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每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守边不离乡,生活有包管,只有和牧民亲如一家,切实改善牧民的生爆发活用电条件,使牧民安下心,稳得住,这样才华留得住守边人。”苏日嘎拉图说。
苏依勒图雅老人独居在算井子疆域派出所四周,她不会说普通话、不识字,亲人不在身边,为了照看她的生活,黑鹰山供电所的值班员们每次巡线时都带着米面粮油、蔬菜水果、药品前去看望她,义务为她检查蒙古包和电机井的用电线路,还为她缴纳手机话费。老人每每看到风尘仆仆的电力人,也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品茗﹑歇息,关于老人来说,电力人就是她的亲人。从2008年至今,一代又一代黑鹰山电力人自发将照顾老人的责任通报了下去,他们都是她没有血缘的孩子。
2020年4月6日,内蒙古庆华集团额济纳庆华矿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送来一面锦旗,谢谢供电所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优质效劳助力复产复工。该企业也是优质网电的受益者,通电后,企业生产本钱下降了50%,卖力人笑得合不拢嘴:“产值高了,挣得更多!设备泛起问题,值班员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除此之外,他们也会教矿区员工一些简单有效的设备维修、线路检查要领,资助企业稳健生产。”疫情防控期间,供电所的值班员值守岗位50余天,在做好防控的同时与辖区内工矿企业积极相同,包管将电力政策实时、有效地通报给用户。企业在供电所的资助下拿到了应急治理部分的复产复工手续,用最快的速度获得了第一笔收益。
如今的黑鹰山,爆发了很大的变革。2016年,供电所用上了净化水设备,值班员结束了8年没有饮用水的历史;2017年,京新高速全线领悟,值班员结束了换班走搓板路、300公里走6个小时的历史;2021年,机械人“小美”入驻黑鹰山,黑鹰山110千伏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一个新的纪元就此开启。变的是生活和事情情况,稳定的是为民效劳、忠诚守望的初心。
16年间,黑鹰山供电所共计开展了1000余次用电效劳、200余次故障抢修,还资助辖区内哈斯础鲁﹑安琴等8户农牧民解决用电困难,为他们送医﹑送药、送菜、送信﹑代购日用品等200余次。他们跨越沙漠和无人区,终年奔忙在充满“炮弹坑”和“鸡窝坑”的土路上,竭尽全力守护农牧民的光热和幸福。驻扎在黑鹰山的日子里,电力人始终和国防建设同频共振,和外地农牧民守望相助,和周边工矿企业休戚与共。哪里有用电需求,哪里就有他们坚韧不拔的身影;哪里有急难杂症,哪里就有他们奋掉臂身的身影。他们踔厉高昂、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岗敬业、艰苦斗争、甘于贡献、顾全阵势的誓言,践行着对沙漠、对灼烁的允许。